9月2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腾讯会议继续进行了优秀教师示范课与新教师第一讲培训活动。会议由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周杨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洁辉、副院长朱晓燕、学院督导组田晓磊副教授、王恒桓教授、庞玉娴教授以及20余位学院新老教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此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首先从我院优秀教师李亚翀的说课展开。李亚翀老师的说课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内容围绕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终点难点、教学步骤五个方面展开,在说课过程中着重分享了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内在逻辑性,加强了新进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与结构时的可参考性。比如在讲到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们为何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时,李老师提出会把问题具体化为“我们为什么要从之前的‘以俄为师’变成‘以苏为鉴’”,即通过具体教学思路的分享,让新进教师更好的学会如何在课堂中设置问题、细化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让学生来理解、吸收所学内容。朱晓燕副院长高度评价了李亚翀老师的说课内容,评价李亚翀老师的说课娓娓道来,对整个课程的内容非常熟悉,对自己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也都介绍的非常清楚。新进教师也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李亚翀老师的说课内容,获益匪浅,一定要跟李老师多交流,多学习。
培训活动的第二项,主要为新进教师的第一课讲解,讲解的内容均为2021年版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绪论部分,讲解的老师依次为李志文老师、王培老师与党旭豪老师。三位新教师讲完后,各位老师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周杨副教授指出李志文老师讲解的内容太多,太过理论化,后面讲课过程中语速越来越快,课程内容章节把握得不够准确,重难点不够突出,在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上也过于平均;王培老师讲解完后,田晓磊副教授指出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有些内容过于口语化,语言应该更加专业、规范、简洁;王恒桓教授建议党旭豪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事例的选择要有惯穿性,不宜过多,认为他本节课各个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自然,过渡稍显生硬。
朱晓燕副院长也对今天的活动做了整体的点评与指导。她先问大家对整个思政课几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何认识。李亚翀老师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认为通过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对原理内容的把握打开了自己的思路,也就是世界观的建立至关重要,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更好地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朱晓燕副院长希望通过认识各门思政课之间的联系,让大家深入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讲思政课,并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自从经过2019年香港事件后,更加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身为一名思政老师的职责和使命。身为一名思政教师,只有自己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才能更好地给学生讲述清楚,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因为要考试才去学习这门课。
最后,刘洁辉院长对本次的培训活动做了总结。刘院长首先指出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的差异性,指出在线上培训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后面仍然存在,这说明部分新进教师的用心程度不够,态度不够认真,并对这种情况做出了严厉的批评,其次要求新进老师要下真功夫,加强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导师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改正,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与水平。最后,刘院长指出,大家作为思政课老师,是在为学生讲授道理,因此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事实依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要有真情实感,如果身为老师都没有情感在,如何能让学生投入?所以一定要端正好自己的态度,讲好课,这是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关乎整个学院的发展与荣誉。各位新进老师在听完刘院长的教导后,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学院老教师们手把手教授经验的苦心,要端正态度,多沟通,多交流,尽快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