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志做大先生”师德师风系列专访 ---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丁妮
日期:2023-05-01 10:15:21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理念的重要指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奋进新征程 志做大先生”师德师风系列专访活动,挖掘身边优秀案例,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人,使学院形成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品牌。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知行社了解一下丁妮老师。

    丁妮,女,汉族,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助教职称,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史专业,2021年参加工作。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后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并公开发表论文。参加2022年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教学展示,获教学展示一等奖以及综合素质一等奖。2022年度河南省优质网络思政微课(微视频)二等奖。于2022年录制开学第一课,并被学习强国推送宣传。
    忆往日,重教尊师翻天覆地旧颜换新貌;望今朝,教书育人齐心合力再创新辉煌。日出七尺站讲台,夜来灯下伏案忙。鞠躬尽瘁勤浇灌,叶绿花红心脾香。

丁妮老师与知行社成员畅谈

问:老师,您认为在当代的教育之中,教师们应该偏重于德育还是才育呢?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是,那么又该如何去做呢?

答:我认为德育与才育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说对学生进行才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更好在社会立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才育让学生个人修养得以提升,可以说才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是才育的落脚点。因此在当代教育中,德育与才育应当做到兼而有之。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会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才、德两方面的培养。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我会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脉络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在讲授过程中,也会结合当今时政,通过今昔对比,让学生明白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问:老师,您认为大学里,学习知识和社会活动相比哪个更加重要呢?

答:我认为这两点并不冲突,中国人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只是从他人的经验得来的,如何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东西,那就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只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才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内化于心。

而且,我十分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目前大家都是学的多,做的相对少一些,其实大学生更应当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校内,大家可以多参加社团,以及各级学生会等。与此同时,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比如说,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去校外的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在校外,大家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效利用各项社会资源,例如可以去参观河南博物院等公益场所,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老师,您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请问您更偏向于与学生当朋友还是仅仅的师生关系呢?

答:其实作为一名比较年轻的新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倾向于与学生当朋友,毕竟我与大家的年龄差距也不大,而且师生关系越融洽,更能促进教学。但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普通的朋友关系,还需要一定的界限与尺度,所以该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还处于探索之中,但我相信,持着一颗负责任、爱学生的心,一定能够成为学生最好的良师益友。

问:老师,期末考试一般以纸质卷子作为标准,在您看来这种方式是否有效,或者说您有没有其他的考评方式呢?

答:一方面,我认为这种期末考试一般以纸质卷子作为标准的考核方式是非常公平、有效的一种,这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水平最直接的办法,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明晰学生的学习水平。

另一方面,我也认为这种方式过于单一,还需要更综合的考核方式。因此,进入大学以后,考核的方式不仅仅停留在试卷方面,还增加了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的占比也是不低,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相信大家也应该是深有体会。


丁妮老师与知行社成员合影

作为知识和道理的引导者,丁妮老师积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技能研究,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德才培养,安心做一片绿叶,为学生托起果实,努力成为教师楷模,树立时代新模范。丁妮老师在教学中的出色表现和科研中的孜孜不倦,一定会激励着全体思政教师和青年学生共同奋进。

核发: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