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
日期:2023-03-30 11:14:29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要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修订组对《概论》2021年版进行了修订,后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书面审议,形成了《概论》2023年版,现就教材修订情况和教学建议作简要说明。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修订说明;教学建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教材修订的总体情况

本次教材修订主要依据:一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三是2021年版教材出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四是高校师生在使用2021年版教材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在教材修订过程中,还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单独开设以后,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需要重新调整。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P13)同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分四个阶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2](P29)因此,本次教材修订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为此,我们在教材导论修订中,重点做了如下探索:一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议》精神,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以及科学内涵;二是分四个阶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重点,论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及其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P16)在中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发展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我们在教材修订过程中,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在导论部分,从总体上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二是分章对几大理论成果进行了介绍。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这一次修订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扩展。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有专门的课程进行详细讲解,故本教材在修订时,我们在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和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等相关章节中对其进行了集中论述,其详细内容没有展开。

第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论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恩格斯指出:“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如果要去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的。”[4](P31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围绕这个主题,分四个历史时期分别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尽管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但这些任务都服从、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因此,在此次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介绍每一个理论成果的形成背景时,重点说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都是围绕当时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着眼解决当时的主要矛盾而展开的,都是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时代课题。而每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二是论述了每一个阶段的理论创新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以此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产生并接受了实践的检验,是被中国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

第四,以中国百年巨变为根据,全面展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

“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讲理论,也要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既要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也要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就;既要讲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又要讲实践成就对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贡献;既要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中国意义,而且要讲其世界意义。《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伟大成就历史意义的系统概括。因此,本次教材修订中,在论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时,都论述了这些理论成果的实践意义,介绍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希望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5](P63-64)

第五,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1](P13)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6](P234)“概论课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不仅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而且还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更重要的是因为“概论”课教学直接肩负着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此次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几点尝试:一是在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拓展和深化,更深入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及其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二是新增加了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尝试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篇大文章,必须“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6](P114)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材中,我们通常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论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同时也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包含着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明确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3](P18)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此次修订过程中,我们在教材的导论及后面的相关论述中都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表述。一些读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不是同时提出的,因而具有不同的内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不可截然分开。因此,在教材导论部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作了新的解释,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创造新的理论成果。”[7](P4)我们建议,在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中,一要从整体上对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进行讲解,不要把二者割裂开来,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二是要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进行论述。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讲授,故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向青年学生说明如下几点:一是根据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时,一定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其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二是要向青年学生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讲授,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三是在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时,要注意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以此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几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二,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3](P18-19)二十大报告还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些内容无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立场观点方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因此,在本次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一点,做了相应的尝试,补充丰富了相关内容一是在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中,我们根据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二是在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中丰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相关内容;三是在第六章“邓小平理论”中增写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等内容。

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课题。

在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进程中,我们党围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都有要着力探索和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虽然这些课题都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不同时期的时代课题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如何建立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等。这些重大的时代课题前后相互贯通,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紧紧围绕这些重大时代课题展开。要准确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就不能割裂它们的内在联系;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不能忘记此前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课题;要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就不能忘记前面几个历史时期的理论成果;要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也必须紧紧联系这些时代课题展开。因此,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紧紧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突出不同阶段的时代课题,讲清楚这些时代课题的背景和内在联系,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点。

第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8]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个重点。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向前推进和拓展的。因此,“概论”课教学也必须关注这一重点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探索,重点突出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现代化取得的理论成果;二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分析从实现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战略目标的演进过程;三是要讲清楚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现代化战略步骤,从毛泽东提出的“两步走”、到邓小平提出“三步走”、到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新三步走”以及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21世纪上半期“两步走”、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两步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析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四是要讲清楚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发展战略,等等;五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探索及其理论成就;六是要清楚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以此来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对世界现代化的贡献。我们认为,讲清楚这些内容,对于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分别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同理论成果中,因此讲好这一内容也是“概论”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熟悉文献,而且还需要大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由于“概论”课涉及党的理论创新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多,因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较多,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准确把握。

三、使用教材的建议

《概论》2023年版与2021年版相比,修改幅度较大,结构上也有新变化,内容上有较大扩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结构和内容都变动较大,这会给广大“概论”课教师备课授课带来不小困难。教材2021年版修订时,我们曾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一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二要正确处理教材与原著、党的文献的关系;三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四要有深厚的历史视野;五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六要注意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七要正确处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八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些教学建议至今仍然有较大现实针对性。根据2023年教材修订情况,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全面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整体把握教材的修订情况。本次教材修订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之中。因此,广大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重要文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主要内容及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对于“概论”课老师来说,重点要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的自觉性。

第二,要通过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材,重构教学体系。由于本次教材修订幅度较大,教材结构和内容都有所变动,因此,“概论”课教师不能简单地沿用以往的教学体系,而应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研讨,遵循教学规律,根据不同类型学校教学课时安排,重构教学体系。在重构教学体系过程中,一要注意新修订教材的新增知识点,注意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防止出现教学内容的遗漏;二要注意教材中的重点,要对一些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展开,将重点问题讲深讲透;三要注意青年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疑点和理论困惑,强化问题意识,加强针对性,把学生关注的一些疑难问题讲明白;四是要注意与其他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衔接与贯穿,尤其要注意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内容的衔接。

第三,要通过科学研究,以科研支撑教学,促进教学内涵式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这是我们以往一直强调的,因为要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搞清搞透,必然要求教师先把问题搞清楚、搞透彻。为此,我们建议,广大教师要加强以下问题的研究:一是要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为重构教学体系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对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包括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还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研究,重点研究“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接受心理;四是加强对“概论”课教学经验的研究。“概论”课开设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要推进“概论”课教学内涵式发展,还需要加强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之策。

第四,要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很大关系。“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9](P17)我们建议,“概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执笔人:秦 宣)

注释: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8]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1).

[9]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核发: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