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引路人 一起向未来 ---一颗匠心书写师者风范
日期:2022-04-01 08:01:28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以优异的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学校以“当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开展的2022年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当好引路人 一起向未来---思政课名师专访”系列报道活动,挖掘身边的优秀案例,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人,使学院形成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良好师德氛围,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师德建设长效品牌。下面让我们跟随知行社一起了解一下何花老师。

概论教研室主任何花

    何花,概论教研室主任,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郑州财经学院优秀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校提质工程线下金课主持人,郑州市一流课程主持人。

说明: PHN8`YY5A8Q4(4{A$ZYW$87

何花老师与知行社学生交流

    使命光荣,永远在路上的传承者

    1.老师,请问您投身于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当初选择教育的初衷以及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选择教育的初衷:热爱、向往。

    小时候,觉得老师什么都会,无所不能,特别向往长大能做一名老师;上大学的时候,感觉老师的生活环境特别好,徜徉在美丽的校园,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术上的探讨,生活、思想干净纯粹清澈;等自己真的做了一名老师,特别是思政课老师之后,才真正明白老师所担负的责任:立德树人,传授知识、答疑释惑、价值引领、政治引导,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为民族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探讨的重要课题。

    潜心教学,做课程改革的创新者

    2.您认为高校的思政课程怎样在深度上做好文章,既避免概念的简单重复,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发自内心地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在同学们的教育历程中,大中小学都有思政课。所以上课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基本知识点,老师一问学生就知道。那么,大学的思政课怎样避免简单的重复,让学生学有所获呢?刚登上讲台那几年,这个问题确实也曾经让我困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曾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只不过是知道了而已,只是当做一个知识点背了下来。当你深入的问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理论、理论创新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反而答不上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表面化的,是记忆型的而不是理解型的,这种现象在我们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思政课要增强说服力、实效性,不能停留在讲“是什么”,而应引导学生深究“为什么”。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回避学生的困惑点、课程难点、社会敏感点等问题,还要有勇气、有能力面对学生的发问。那么,在坚定地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教师只有运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开阔地视野、广博地知识去讲清、讲透“为什么”,学生知道了前因后果、理清了脉络,才能真懂、真信,才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也才能真正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发自内心的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

    传道解惑,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当代大学生应紧跟时代潮流,贴近社会热点,老师您是如何把社会时政热点带入到课堂之中?又是怎样让同学们紧跟您的思维并对思政课感兴趣的?

    近几年,在我的课堂都设置了一个课堂环节:课前分享,要求学生进行时事播报,分享、评论新近发生的影响力比较大的新闻时事,在课堂上架起一座桥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连接起来。

    例如最近每个班同学都非常关心东航空难事件,学生普遍流露出伤心、难过、甚至悲观的情绪。作为思政课老师,这时候就应给学生提供情绪表达、疏散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该客观、理性地引导学生,最好的悼念追思是什么,不是跟着网络上蹭流量赚眼球的人后边摇旗呐喊,而是查找原因:技术、管理、心理等等方面,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并告慰在这次灾难中失去生命的人和他们的家人。

    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情绪,与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理性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引领。通过层层递进地课堂设计,对学生基本达到了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的课程目标。

    当然,能把时事热点和当前课程内容紧密相结合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东航空难事件发生的这段时间,概论课正好讲到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我们概论教研室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东航空难事件告诉我们生命可贵、珍爱生命,那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血性的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以反问的形式直接导入授课内容,不仅引发了同学们对生命高度的思考,还加深了大家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对学生起到了政治引导的作用。

说明: FEQ3Y@PCI%ZD60A}Z$$$C1C

何花老师与知行社学生畅谈

    作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何老师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地学识与仁爱之心,立德树人。她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赞赏,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不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用一颗匠心书写着师者风范,传道解惑,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社

2022330

核发: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